跳到主要內容區

租屋糾紛

租屋結緣是美事一樁,但若遇到惡房東存心作怪而引發糾紛時,該如何保身?如何過招?

目前的租屋市場中,普遍隱藏各種糾紛陷阱,而一般的同學往往看到自己滿意的房子,除衡量經濟能力外,普遍不思考有關之權利義務,最後只有「 因為不瞭解而結合,藉糾紛產生而認識,再損失押金後分離 者比比皆是。

以下就常見之租屋問題,並針對同學及房東常遇到的租屋困擾及租屋糾紛舉例提供參考: 

同學常遇之糾紛 

1.修繕爭議:天花板漏水、馬桶管路不通、傢俱或電器損壞等,房東不願修繕。

2.提前解約:租期未滿,房東要求房客搬遷。

3.押金爭議:租約到期,房東卻不願歸還押金,或藉故大扣押金金額。

4.訂金爭議:已經付過訂金後,又不想住了,要求房東退款。

5.人際相處:房東管的太多,不易溝通、難相處。

6.其他:(1)水電費繳納爭議:水電費等雖言明租金內含,但房東卻限定洗衣機一星期只能使用一次,電器使用亦一大堆限制等。

(2)安全與隱私部分:房東經常以安全為由,趁房客不在打開房門,檢查電器使用情形。

房東常遇糾紛排行榜

1.租金拖延爭議:房客經常藉故拖欠房租。

2.提前搬走:租期未滿前,房客要求解約。

3.水電費不繳:搬走後,不願繳交先前所積欠之水電費。

4.其他:(1)房客未盡善良保管人責任:如租賃處地板滲水,卻未立即通知房東處理,造成房東損失。

(2)違反條約內容:例如言明不得私自帶異性過夜,但卻常發生。

(3)房客作息太吵:房客打麻將完通宵,引起鄰居抗議。

(4)房屋損壞、傢俱被破壞或搬走:房屋不愛惜使用,傢俱任意損壞,甚至搬走。

租屋糾紛的解決

當房東與房客發生租屋糾紛時,通常最直接也最快速的方法就是雙方溝通協調,直到雙方均能接受為止。

但當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時,就必須用其他方式來解決,依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編第二章及第三章的規定,符合一定要件者,得選擇調解或進行簡易訴訟程序。

此外,在88年2月3日新增定了民事訴訟法第二編第四章「小額訴訟程序」,以因應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小額交易糾紛,避免因為適用通常訴求程序的慎重繁瑣而影響人民為自己小額財產權爭取應有權益的意願,侵害憲法所保障的權利,而造成社會不公及對司法的不信任。小額訴訟程序的特色在於簡便迅速,且做了一些利於一般人民(即非法人、商人、大公司等)的規定,以使程序不成為阻礙人民爭取權利的因素。如果房東與房客的糾紛金額在新台幣十萬元以下者適用之,但若法院認定不妥,仍可依其職權改用簡易程序。此外,若糾紛金額超過新台幣十萬元而仍在新台幣五十萬元以下者,雙方可以合意適用小額訴訟程序並以文書證之。該程序可於夜間或星期日或其它休息日行之,所以,各法院除上班時間外於其他時段仍提供小額訴訟程序的服務,至於詳細作業情形請緊逕洽各法院。但若當事人其中一造提出異議者,就不能於非上班時間進行了。關於小額訴訟程序仍有許多未能詳細介紹之處,請參閱法條或詢問個法律服務機構。

資料來源:崔媽媽基金會

 

租屋糾紛處理及諮詢業務

1.為健全住宅租賃關係,協助住宅租賃承租人維護其合法租賃權益,依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14條第1項、同條例施行細則第3條之1及113年8月1日訂頒生效之「住宅租賃糾紛法律扶助規定」,內政部業已公告委託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以下簡稱法扶基金會)辦理114年度住宅租賃糾紛處理及諮詢業務。

2.上開法律扶助事項,除113年8月1日已開辦之電話法律諮詢服務外,針對符合租金補助資格之住宅租賃承租人,若經訴訟外調解或調處程序仍無法解決租屋糾紛,自114年9月30日起,得依「住宅租賃糾紛法律扶助規定」向法扶基金會申請法律文件撰擬、律師代理等法律扶助協助。

3.依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及住宅租賃糾紛法律扶助規定,提供住宅租賃糾紛之法律扶助事項如下:

    (1)電話法律諮詢。

     (2)法律文件撰擬。

     (3)法院調解程序、訴訟程序、保全程序、督促程序、強制執行程序或仲裁程序之代理、辯護或輔佐。

4.住宅租賃承租人(以下簡稱申請人)申請前開各款法律扶助事項時,委託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辦理工作項問如下:

    (1)受理申請法律扶助案件。

     (2)資格及案情審查

     (3)指派扶助律師。

     (4)律師酬金審定及給付。

     (5)案件撤銷、終止及其他變動處理。但不包括經核准法律扶助之案件遭撤銷法律扶助後,限期命申請人返還已撥付之律師酬金。

登入成功